6、2013年4月29日下午,一位7岁左右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突然发病,送往馆陶县人民医院,经多方抢救无效去世。患儿家属纠集多人在就诊医院滋事,硬是把一位年仅30多岁的女医生打骂至一个屋子里,女医生在极度恐惧与绝望之下跳楼,直接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7、2010年12月15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某医生留下遗书后自杀身亡。事隔一天后,这家医院另一名医生、内科主任医生也自杀身亡。工作压力大、医生对自己的病情敏感,所以才会如此轻生。”在市一院眼科办公室,一李姓医生说,刚入院那会儿,连续熬上五六个晚上做手术不算啥,现在熬一个晚上就觉得体力有点透支了。“感觉自己整天就像拉开的一张弓,而上班时是弓拉得最满的时候。”。

8、2010年3月27日上午11时左右,襄阳区妇幼保健院年轻医生李某从医院办公楼三楼跳下身亡。目前,襄阳区警方已介入调查。

9、2009年6月27日三明市第一医院:从病房的五楼跳到四楼的空调外挂机上,然后再跳到三楼的平台……这是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某医生的一次逃生经历。他对记者说:“当时看到死者的家属冲进来,我害怕极了,想到前几天南平医闹可怕的场景,我无路可逃,只好从窗户跳下去。”

读完这些,你现在知道了医生这个职业是多么不易了吧?

附: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辞世

昨日(2016年5月11日)下午,65岁的国内顶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身亡。11日晚间接近24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沉痛宣告,我院前任院长,我国著名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专家、著名心脏外科专家石应康教授,于2016年5月11日下午不幸辞世”。该宣告表示,“石应康老院长的逝世是华西医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对石应康老院长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知情者向财新记者透露,石应康11日是从20楼跃下身亡。据称,华西医院近期被纪委巡视。

“他身体确实有各种问题,这是实情,最近纪委在查也是事实,但绝没想到会这样。”一位与石应康有交往的医疗界人士说,“石院长担任华西医院院长二十年,带领华西走向辉煌,劳苦功高,做了很多体制不允许的突破贡献,查的事情也无非鸡毛蒜皮的那一点。”

11日石应康的女儿、华西医院肾内科副教授石运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他心凉了,厌了,所以想走了。勤勤恳恳为华西奉献二十年,换来的是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制度的悲哀。”

公开资料显示,5月8日,石应康还曾公开做过分级诊疗相关演讲。

上述接近石应康的医疗界人士透露,石应康是“正能量十足的睿智之人”,从华西医院退休后,一直在筹划商业项目。

2014年5月,石应康曾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退休后,他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之一是整合资源,进行中国的医改创新。他说:“我做了20年的院长,了解医务人员的想法;我们医院是研究性医院,我了解研究人员的想法;我也了解企业的想法。现在我也在学习风险投资的理念。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使中国的医药产业有新的发展,是我未来想尝试的。”

公开资料显示,石应康祖籍福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医学研究方向为心脏瓣膜外科、大血管外科、冠状动脉外科等方面。1993年至2013年,石应康担任华西医院院长二十年,带领华西医院“二次创业”,这家历史可追溯至124年前的老牌医院,整体实力跃居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第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全国第一,也是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点医院;在2014年和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华西医院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科研得分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一。

石应康还曾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据知情人士透露,石应康出身名门,其父石美森是儿科专家,原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创始人兼院长,于文革时自缢辞世;其母是著名妇产科专家;其伯父石美鑫是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

在2014年5月的一次医院院长峰会上,刚刚退休的石应康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用“不确定性”形容医院管理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他对财新记者指出,中国的医院院长,应该呼吁政府的顶层设计,要有医院经济运行基础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是社会资源的成本效益。

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石应康对财新记者指出,需要反思医学院只灌输知识和技术的“精英教育”,却欠缺人文教育,“医生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在培养医生的过程中出了问题。”石应康还指出,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和帮助需要时间,但在高工作强度和压力面前,“医生爱的时间被挤占了”。他说:“我国的就业环境逼着医生成为一个技术人员。如果不解决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医学生教育的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就不容易解决。”

石应康在回答财新记者询问其下一阶段人生目标时表示,首先他希望“诲人不倦”,传播现代的医院管理、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节约成本的理念;其次,他想在中国的医改中注入中国式创新。石应康指出,目前医药、设备、器械,都要用国外的,如果国产的医药企业不能起来,成本就很高。他想尝试把医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风投、政府的资源整合起来。“我们现在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老死不相往来,围墙和壕沟森严壁垒”。

“我做了20年的院长,了解医务人员的想法;我们医院是研究性医院,我了解研究人员的想法;我也了解企业的想法。现在我也在学习风险投资的理念。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使中国的医药产业有新的发展,是我未来想尝试的。”石应康说。

财新记者问及,有业内人士预言,以华西医院如此庞大的规模,怕是有一日要遭到肢解。石应康回答:“从感情上我不希望它发生。但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保持创新就不会被肢解。如果没有创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石应康语录:

1.很多医院不停新建新院,但每一个机构出来以后,会有内耗,管理成本比较高。于是我们就一门心思把一家医院做大。在管理上整合节约成本,甚至晨会上的鲜花也换成了假花。

2.从2001年开始,我们走出医院,去帮助下面的医院提高技能和管理。2005年明确了战略规划,就是建立一个区域内的城乡一体的健康维持网络。以前是出门教学,现在是通过网络教学。华西医院现在有200多家网络远程教学点,包括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有48万人次通过网络来培训学习。

3.比如胰腺癌、胆管癌,如果基层医院更能识别出这样的病,会及时把病人送到华西救治。而这样的疾病早10天发现早手术,结果是不一样的。大医院不要吝啬,要带动下面的小医院提升技术,反正都是对老百姓好。

4.我觉得我还是给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我把华西从盆地带到了海洋。我给团队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和奋斗的方向。如果是百分制,我给自己打95分。

5.改革总是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不满和别人的非议,这一点我很清楚,但评价是留给历史的。

最新版本的微信可以设置“置顶公众号”了,欢迎大家将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公众号置顶,方法如下: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微信群:请加管理员微信yxbsllz,请务必标注您的专业、学历、职称!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微信群:请加管理员微信yxbsllz,请务必标注您的专业、学历、职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