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众多文臣武将中,张飞无疑是最特殊的存在之一。这不仅因为他是刘备的亲信,更因为他与刘备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情谊。《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少年时喜欢交结豪侠,得到了涿县县令公孙瓒的支持,才获得了商人的资助,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三国志·关羽传》则提到:“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也就是说,关羽与张飞从一开始就与刘备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成为了他忠诚的伙伴。

可以说,张飞和关羽是唯一一直跟随刘备的“子弟兵”,与刘备共度风雨,成为了刘备最亲近的盟友。更值得注意的是,张飞与刘备同乡,二人都来自涿郡涿县,这种乡土的纽带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当刘备入蜀后,法正、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被重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帝,关羽与张飞也被封为四方将军;之后,关羽战死,刘备称帝后,张飞则升任车骑将军,并被封为西乡侯,司隶校尉。

这一切正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三人结拜兄弟的根源。在正史中,刘备、关羽和张飞虽不是亲兄弟,但他们的感情深厚,堪比亲人,甚至比普通的君臣关系还要亲近。刘备对张飞的信任与依赖,表现在他多次任命张飞的重要职务上。正如刘备为张飞所写的诏书:“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这段话中,刘备对张飞的期望显然是非凡的,他用“召虎”来形容张飞,这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二、目标是社稷之臣

“召虎”在这里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名将召穆公。召虎是西周宣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人物,以忠诚和智慧著称。他曾协助周宣王恢复国家秩序并征讨淮夷,功勋卓著,因此被后人视为“国士”的典范。刘备将张飞比作召虎,意味着他把张飞看作是蜀汉政权中的支柱人物,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从刘备对张飞的安排来看,他赋予张飞的重要职位——司隶校尉,这一职务不仅仅是军职,更有着监察京师和保护皇室的职责,这使得张飞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刘备虽然没有刘姓宗室的支持,但他依赖关羽和张飞作为自己的“宗室”,这种安排体现了刘备对他们的极高信任。

历史上,召虎曾因其忠诚和勇武被誉为国士,而张飞在刘备的心中无疑也被视为“国士”。刘备对张飞的安排显然并不仅仅是将他视作一个猛将,而是赋予他更深远的战略意义。正如刘备所说:“以君忠毅,侔踪召虎”,这无疑表明刘备把张飞视为自己事业中的关键人物。张飞不仅在保卫蜀汉政权中有着重要作用,甚至在伐吴的战略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张飞的责任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猛将”形象,他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更接近于“社稷之臣”。在刘备去世后,张飞依然在维护刘禅和刘氏家族的统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他最终因小人暗害而英勇陨落,但他的一生无疑是与刘氏政权紧密相连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张飞不仅仅是一个武勇的象征,更是一位能撑起国家命运的忠臣。

如陈寿所评价:“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张飞的忠诚和勇武与关羽并列,堪称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他的牺牲,让蜀汉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然而他为国家和刘氏家族所做出的贡献,终究是无法用“猛将”两个字来简单概括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