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屠呦呦领奖。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来自瑞典王室、政府内阁、诺贝尔评奖机构、各国驻瑞使团和社会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这场颁奖典礼。
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的奖章和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辞时高度评价了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他说:“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青蒿素的发现带动了对抗疟新药品的研制,这种药品已经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新闻多一点】
据钱江晚报报道,这个月30日,屠呦呦将迎来她85岁的生日。对于一个已经84岁的老人来说,本次诺贝尔之行,是对她一次体力的考验。
但是,昨晚的颁奖典礼上,她依然神采奕奕。为了这次颁奖典礼,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昨天下午5点半,屠呦呦在女儿的搀扶下出现在音乐厅,她穿着黑色大衣、系着黄色丝巾,微笑着出现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的8号侧门,参加颁奖典礼的彩排。6个小时之后,她穿着正装,从正门迈入大厅,坐在了舞台中央,等待瑞典国王为她颁发一份有题词的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和铭文的金质奖章,以及一张价值400万瑞典克朗(约300万人民币)的奖金支票。(人民日报记者 刘仲华)
回顾
屠呦呦的诺贝尔周之行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84岁的屠呦呦于12月4日抵达斯德哥尔摩。在之后几天的时间里,她参加了诺贝尔奖活动周的一系列活动。
4日抵达斯德哥尔摩
12月4日,屠呦呦抵达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下榻酒店。之后,她将参加今年诺贝尔周的一系列活动。诺贝尔周活动从6日起,持续到12日。
展开全文
6日参加诺贝尔博物馆活动
12月6日,屠呦呦及其他九位2015年诺贝尔各奖项得主受邀参加诺贝尔博物馆的“诺贝尔周”活动。
受邀参加当天活动的诺奖得主们向博物馆赠送了个人纪念品。屠呦呦赠送给诺贝尔博物馆一个中式瓷盘。瓷盘刻有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并用英文介绍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的贡献。
屠呦呦当天参加活动时还向诺贝尔博物馆赠送了图书《青蒿抗疟研究(1971-1978)》。这本书汇集了屠呦呦团队早期抗疟研究成果,记载了青蒿素的发现历程。书的封面有屠呦呦的签名。
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博物馆制作了一套以青蒿植物为原型的茶杯和茶壶,向屠呦呦和她发现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致敬。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这套茶壶和茶杯由黏土制成,配套的加热器把手通过3D打印成型。
按照传统,诺贝尔奖得主还会在博物馆咖啡厅的椅子上签名留念。
6日出席新闻发布会
12月6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来自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和来自日本的大村智一起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身着黑色大衣、佩戴亮黄色丝巾的屠呦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述了青蒿素是如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并救治病人的。
她说,自己很担心疟疾在下一个十年有可能泛滥成灾,特别是在非洲地区。她表示,要尽可能地延迟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
7日在卡罗琳医学院发表演讲
12月7日,屠呦呦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参加了按惯例举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讲座。
屠呦呦演讲的题目是《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当天,屠呦呦身着宝蓝色套裙,在现场用中文进行了主题演讲,精神矍铄,嗓音洪亮。
演讲过程中,她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了许多老照片:中国古籍、实验用品、研究报告文献等,再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传统中医中寻找到宝藏,再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最终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过程。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屠呦呦的宝蓝色套裙上衣前襟印有中草药青蒿图案,闪闪发光的胸针造型是她名字字母缩写TYY。
当天,举办讲座的千人礼堂几乎座无虚席。在会场外,早在讲座开始的两个小时前,礼堂外就已经排起了入场长队。
中国的留学生们还在报告厅外挂起了欢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条幅。据新华国际客户端
责任编辑:杨磊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豆瓣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