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疗:胸痹心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呃逆等心肺疾病,此外尚可用于治疗产妇缺乳、乳腺炎等。
✦操作方法:
气虚---大拇指按住膻中穴,顺时针方向揉按50到100次
气滞---大拇指按住膻中穴,逆时针方向揉按50到100次
神阙穴(任脉)
大补元气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作用: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定位:在肚脐中央 (肚脐眼)
✦治 疗:宫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 操作方法:
1. 点燃艾条灸3-5分钟。
2.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每次360下。
关元穴(任脉)
培元固本穴
关元穴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 作 用:滋阴降火
✦ 定 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 治 疗:
1.围绝经期症状:阴虚有热,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脾气大。
2.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频、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
3.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 操作方法:
温灸: 点燃艾条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著。
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大椎穴(督脉)
大补阳气穴
大椎穴,别名百劳穴、上杼穴。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 作 用:益气壮阳,强壮保健,提高人体抵抗力
✦ 定 位:在后颈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可摸到后颈部凸起的高骨,此穴位位于高骨下方)
✦ 治 疗:手脚冰凉,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等阳气虚衰的症状。
✦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灸3-5分钟
太溪穴(肾经)
补肾强筋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原穴,其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 作 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 定 位: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治 疗:
1.治不孕症:本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留住,可强肾利生殖。
2. 治性冷淡:本穴有调整内脏稳定神经作用。
3. 治遗精阳痿:本穴可补因肾精亏损的遗精虚证,也可泻因相火过盛引发的阳痿。
4. 治前列腺发炎或肥大:此病疗程长,多有肾虚现象,本穴可补肾水肾精。
✦ 操作方法:按摩的方式主要是将手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由上往下刮按,左右脚上的太溪穴都可以同时进行按摩,揉按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痛感,每天早晚各按1-3分钟,对于人体的保健效果更加明显。
血海穴(脾经)
补血活血穴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作 用: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
✦ 定 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 治 疗:月经不调、痛经、血虚等症。
✦ 操作方法:每天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脾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侧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揉为原则,21~23点再进行艾灸。
中脘穴(任脉)
健脾养胃穴
中脘穴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
✦作 用: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定 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治 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恶心、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食欲不振等。
✦ 操作方法:推揉中脘穴3—5分钟。
1.点击法: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用两个手指头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一般3—5分钟。
2.点揉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
3.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
腧穴有深浅,疾病有轻重,穴位按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不能替代更不能代表针刺的疗效。因此,此八大穴位可用来日常保健,对于身体出现的疾病建议大家及时就医。
-END-
编辑:张帆 丨 作者:周雪源
图片来源:网络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